本节课设计主要以科学探究为主线贯穿全过程,充分体现化学学科的特点,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以实验、问题、生活情景等驱动学生的学习活动,例如:温故激疑、实验探究、迁移应用、课后实践等多种学生活动,使学生在基于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构建知识,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化学的学科视角、观念和方法。?(2)本节课在内容选择上体现了从生活走进化学,又从化学走进生活的新课程理念。有意识地将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运用到教学中,充分体现生活处处皆化学。从而较好地达成了三维目标。?(3)本课的设计另一独到之处是:放手让学生发挥其创造性,一切靠学生自我判断或用实验验证,让学生在真实中“跌跌撞撞”后获得成功。体验“失败乃成功之母”,这正是科学探究的本质所在。以实际行为落实了新课程的目标和理念。改变以往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加强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为学生终身学习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打下良好的基础。?(4)本课设计在参考?3套教材的基础上还进行了一些创新。①实验探究改成学生分组微型实验,?于节约实验成本、有利于环保等。②将实验中?1mol/I?的盐酸和醋酸分别改用?0.1mol/I的盐酸和醋酸,主要考虑到大多数学校测?pH还只能用广泛 pH试纸,它的测量范围只能是?1~14的正整数。③增加了使学生体验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可逆的相关实验。(5)困难与不足:本设计可能会出现一些动态的、不确定的要素。如①预设与生成:在活动?2中学生的猜想、假设和设计方案,不一定会按照设计中的预设而生成。②归纳与总结:学生在总结表达电离平衡的含义、特征、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时,能否达到想要的答案。以上问题的动态出现,还需要教师智慧地、准确地和到位地引导和点评。因此需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