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漠化防治的立法硏究[J].贵族农业科技,2009,37(8)[3]?來楷迪,李明琴,杨星宇等.贵州两江(长江与珠江)分水岭地带岩溶石漠化特征及其环境因子的初步研究——以安顺市西秀区宋旗镇为例[〕]•贵州人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6(4)[4]?马光等.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2,35〜37[5]陈建庚•贵州地貌环境与旅游[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0.8,21〜22[6]?〈贵州省情〉编辑委员会.贵州省情[M].贵阳:贵州人民岀版社,1986.12,1235〜1241[7]?中共贵州省教育工作委员会.贵州教育厅•贵州省情教程[M].北京:清华人学出版社,2007.8,39〜45[8]?李忠将.贵州3.27Jjkm2石漠化面积亟待治理[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06,02[9]江兴龙,黄海,张明珍.贵州石漠化现状与防治对策探讨[J].小国西部科技,2009,08(03)[10]李阳兵,谭秋,王世杰.喀斯特石漠化研究现状、问题分析与基木构架[JJ.H'H水土保持科学,2005,03袁道先.岩溶石漠化问题的全球视野和我国治理对策与经验[J].草业革命,2008,25(9)?[12]冯开禹,杨静.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概论[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7,38〜44[13]张竹如,梁风等.贵州西部石漠化与土地保护[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1,18(6)?[14]陈起伟.基于“3S”的贵州喀斯特石漠化现状及变化趋势分析[J].小国岩溶,2007,1.陈珂,吕涛,杜笛.贵州省石漠化监测信息系统设计研究[J].屮国水土保持,2010,2张盼盼,胡远满,肖笃宁等.喀斯特高原山区土地潜在石漠化与地形因子的关系[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0,1[17]龙涛,黄莺.贵州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模式探讨[J].现代农业科学,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