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火炮发展简史

上传者:读书之乐 |  格式:doc  |  页数:2 |  大小:46KB

文档介绍
火炮威力与提高机动性的矛盾,火炮结构趋于完善,是火炮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突破。6500米6000米7000米10000米19纪末期,相继采用缠丝炮身、筒紧炮身、强度较高的炮钢和无烟火药,提高了火炮性能。采用猛炸药和复合引信,增大弹丸重量,提高了榴弹的破片杀伤力。20世纪初,一般75毫米野炮射程为,105毫米榴弹炮射程为,150毫米榴弹炮射程为,150毫米加农炮射程为,火炮还广泛采用了周视瞄准镜、测角器和引信装定机。220毫米22公里420毫米1200公斤9300米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对隐蔽目标和机枪阵地射击,广泛使用了迫击炮和小口径平射炮。为了对付空中目标,广泛使用高射炮。飞机上开始装设航空炮。随着坦克的使用,出现坦克炮。机械牵引火炮和自行火炮的出现,对提高炮兵的机动性有重要的影响。骡马挽曳火炮仍被大量使用。当时交战国除大量使用中小口径火炮外,还重视大口径远射程火炮的发展。一般采用的有203〜280毫米榴弹炮和220〜240毫米加农炮。法国1917年式加农炮,最大射程达。德国1912年制成的榴弹炮,炮弹重,最大射程。各国还采用过在铁道上运动和发射的铁道炮。20世纪30年代,火炮性能进一步改善。通过改进弹药、增大射角、加长身管等途径增大了射程。轻榴弹炮射程增大到12公里左右,重榴弹炮增大到15公里左右,150毫米加农炮增大到20〜25公里。改善炮闩和装填机构的性能,提高了发射速度。采用开架式大架,普遍实行机械牵引,减轻火炮重量,提高了火炮的机动性。由于火炮威力增大,采用自紧炮身和活动身管炮身,以解决炮身强度不够和寿命短的问题。高射炮提高了初速和射高,改善了时间引信,反坦克炮的口径和直射距离不断增大。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由于飞机提高了飞行高度,出现了大口径高射炮、近炸引信和包括炮瞄雷达在内的火控系统。由于坦克和其他装甲目标成了军队的主要威胁,出现了无后坐炮和威力更大的反坦克炮。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