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会与融资性担保机构共同分担风险,这种缺乏平等的合作,既由融资性担保机构承担了所有风险,又难以有效防范银行道德风险。因此,建立融资性担保机构与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风险分担机制迫在眉睫。(四)扶持力度不够。一是政府出台的扶持融资性担保机构政策偏少。大部分县域都没有专门扶持融资性担保机构发展的优惠政策以及相关财税补助。二是部分扶持政策难以兑现。比如财政部和工信部的担保贴费和业务补贴,省财政有关奖励和补贴等,由于申请分别分布在经信和财政部门,造成融资性担保机构实际能申请到的相对较少。三是担保代偿追偿难、执行难。目前很多融资性担保业务发生代偿以后,即使有反担保措施,融资性担保机构仍然面临着追偿难、执行难的问题,造成大量代偿损失无法及时确定和追回。五、对我市融资性担保机构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一)?建立风险分担机制。建议以设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为契机,尽快推动建立我市融资性担保机构与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风险分担机制。银行业金融机构也应进一步提高对融资性担保机构的认识,充分发挥融资性担保机构的作用不仅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保证资产质量,还有利于拓展市场。(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政府政策扶持是融资性担保机构发展的重要条件,建议加大财政、税收扶持力度,探索建立融资性担保机构的风险补偿机制。为提高融资性担保机构风险防范能力,积极应对国家货币政策变化对我市中小企业的影响,应加大财政和税收对融资性担保机构的扶持力度,尤其是积极协助融资性担保机构申报争取国家和省财政扶持融资性担保机构的项目。考虑到融资性担保是一项高风险业务,单靠融资性担保机构自身资产及各项计提,很难对全部风险进行补偿,建议对管理规范、运作良好、信用等级较高的融资性担保机构给予一定的风险补偿,建立损失补偿和激励机制,促进融资性担保机构的业务发展。同时鼓励地方法人银行创新与融资性担保机构的合作方式,实现互利共赢。如广德县农合行与融资性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