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关于师德的潜在评价标准也在悄然无声地发生着改变。当前社会对于“有偿家教”的态度转换就是一个典型表现。过去,“有偿家教”一直处在社会的消极评价之中,被不同程度地视为是违背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但根据新近颁布的政策,“有偿家教”被社会和学校有条件地予以接纳。在许多省市地区出台的政策中,教师参与“有偿家教”以不影响正常教学工作为边界。在“有偿家教”问题上,师德的底线下移了。 师德底线下移现象还表现在诸多方面:如名师跑点讲学、教师追求时尚消费等,对于这些变化,人们不应做过多道德上的辨别和判断,而应当看到社会环境的变化和人性尺度的调整。师德底线下移带给师德发展最重要的思考应当是,如何在师德建设工作中辨别出哪些道德因素应当归结到职业范畴中来?哪些道德因素适宜做教师职业道德上的判断?哪些道德因素能够归于底线道德的范畴加以规范和细则方面的约束?……通过对这样一些问题的思考和追问确保师德之“底线”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师德底线出现下移,这一新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社会正处在大跨度地发展和进步中。前进的步子迈大了,势必会让宏观的社会发展和微观的师德建设都遭遇“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情景。对于师德建设而言,一方面要牢固树立崇高师德与底线师德相结合的思想,另一方面要集中精力关注不断变动的师德底线问题,努力让师德底线划定在尽可能精准的位置上。 目前在教育现实中广泛存在的问题、矛盾以及困惑,反映出我们的师德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没有满足社会、教育以及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师德建设工作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努力和突破。师德发展在当代中国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对此,我们应当从社会环境和师德工作本身两个方面同时行动,将崇高师德与底线师德进行有机整合,公正评价和对待儒家传统的师德思想,从容应对当前师德底线下移的新状况。做到既尊重师德的高层次需要,又注重底线师德的合理性与贯彻落实,努力将师德建设推向专业化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