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和时间安排:研究的过程:第一阶段:2006.3——2006.4调查进城务工子女的受教育的现状。调查(一)进城务工子女的自我认识。调查(二)进城务工子女的家庭条件。调查(三)进城务工子女的在校表现。调查(四)对进城务工子女的社会关注。第二阶段:2006.5——2006.6对进城务工子女的受教育现状的归因分析。第三阶段:2006.9——2007.3对进城务工子女受教育现状提出相应对策。本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及成果形式:预期成果:进城务工子女的成长发展不尽人意,造成学困、后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原因不在于孩子本身。作为学校教育若想帮扶他们,只将力量集中在孩子身上收效甚微。其背后还有家长的期望、父母的意识、社会的关注、师生的关爱等多方面的深层因素。所以,应积极形成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才能切实改变这个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情况,较好地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从而实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创新之处:首先,本课题关注的是进城务工子女入学后现实的受教育情况。其次,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都十分关注的特殊群体。再次,本课题对进城务工子女受教育的现状多角度、多层面的进行全面调查。最后,本课题探索出解决进城务工子女实现九年义务教育的具体策略。成果形式:成果名称成果形式完成时间负责人阶段成果(限5项)《进城务工子女受教育现状调查与归因策略研究》阶段性报告。研究报告2006.6—2007.2吴湘《进城务工子女受教育现状调查与归因策略研究》调查报告。调查报告2006.4—2006.5吴湘个案分析。个案资料2006.4—2007.2吴湘最终成果(限3项)1.《进城务工子女受教育现状调查与归因策略研究》调查报告。调查报告2006.4—2006.5吴湘2.《进城务工子女受教育现状调查与归因策略研究》研究报告。研究报告2007.3吴湘3.相关案例集文集2006.7—2007.2吴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