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情感上来,这些心理感受都是孩童特有的,体现了作者感受的细腻和描写的传神。让学生在词句之间反复诵读、品味,并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及丰富的想象,将自主阅读与合作探究结合在一起,使课堂静动结合。整个过程将学生摆在主体地位,教师担当好探究过程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板块三:发现奥秘,学习写法 1.探究写法。一次寻月,月亮竟带给大家如此新奇、有趣的感受,这其中又蕴含着怎样的写作奥秘呢?观察表格填写内容,小组讨论一下。 2.汇报。(1)写出变化。作者的笔下的月亮充满动态美,带给我们无尽的趣味。从表格中发现,作者正是一路将月亮的变化展现在读者面前,才会带给人新奇有趣的感觉。(2)拟人手法。可以从描写中发现,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将月亮写得富有情态,甚是可爱。(3)侧面描写。可以从作者细腻的感受中发现,运用侧面描写,用自己的感受来衬托月迹的新奇有趣,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3.总结写法。作者正是通过写出月迹的变化,用拟人和侧面描写的手法,将月亮的动态美、月迹的新奇有趣展现在读者面前。【设计意图】这是略读课文,应该让学生独立寻找月亮的足迹,交流、朗读有趣好玩的地方,从而发现作者让月亮富有动态美的写作奥秘。学生在自读自悟基础上,结合关键词句,探究月之美,感受孩童奇特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在此基础上,是通过小组讨论、汇报,梳理表格,总结写法。在此,突破教学难点。板块四:拓展运用,尝试练笔 1.《月迹》写出了月迹的变化,富有动态美。我们来读读《三亚落日》,你发现落日有哪些变化呢? 提示:落日既有形态的变化,又有颜色的变化,起先金红一色,热烈一片,像一个快乐的孩童,接着收敛了光芒,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最后像跳水员那样,以一个悄然无声、水波不惊的优美姿势入了水。 2.它们和《月迹》有何异曲同工之妙。学生发现:都写了景物的变化,都能发挥想象,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来写,好玩、有趣。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