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纳他霉素的发酵生产、分离提纯及检测-广州大学实验报告

上传者:科技星球 |  格式:doc  |  页数:16 |  大小:246KB

文档介绍
m离心10min,取0.5mL上清液,加4.5ml蒸馏水(此过程样品再次稀释了10倍),摇匀,在紫外分光光度计303nm测定光密度。如果吸光度太大,需要再稀释一次,计算结果时记得乘以此稀释倍数。剩余的混合后的发酵液平批分成2份,分别用于测定还原糖和氨氮。2.2.4纳他霉素的分离纯化2.2.4.1发酵液6000rpm离心10min。离心前发酵液的体积与离心后上清液的体积之差即为湿菌泥的体积。2.2.4.2湿菌泥加2倍体积95%乙醇,20%氢氧化钠调pH10~10.5,边加边搅拌0.5hr(注意一定要调过pH后再计时),以便纳他霉素充分溶解。2.2.4.36000rpm离心10min,保留上清液。2.2.4.4用1N盐酸调pH6.5,静置3hr以上(或冰箱过夜),以便纳他霉素在等电点处沉淀析出。2.2.4.56000rpm离心10min,保留沉淀(产物)。2.2.4.655℃真空干燥2hr,称重。3.结果与分析3.1发酵过程褐黄孢链霉菌形态的变化图2刮菌镜检10X图为在斜面培养基培养7天,将斜面孢子接种到种子培养基前(种子培养0h)的孢子形态,由图可看出孢子呈圆球状。图3种子培养基培养24h(发酵液培养0h) 油镜由上图可知,种子培养基培养24h(发酵液培养0h)时,菌丝十分完整,菌丝比较长,菌体密集,由此推测该菌体生长较旺盛,故可转于发酵培养基中培养。图4发酵液培养24h 油镜       图5发酵液培养48h10X由图4和图5观察菌落的形态可知,由于转入到发酵培养基中时间不长,可能由于不适应等原因,菌体生长比较缓慢,菌丝不是很长。图6发酵液培养72h 油镜         图7发酵液培养96h 油镜由图6和图7可看出,在发酵培养72h和96h时,在油镜下观察到菌体的菌丝较长且较密集,可以看到圆形的孢子,但视野主要是菌体的菌丝。随着时间的增长,菌丝密度越来越大,菌丝越来越长。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