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新安医学研究论文新安医学研究的文化视野

上传者:学习一点 |  格式:doc  |  页数:9 |  大小:33KB

文档介绍
式。医家也受此风尚影响,而有医学团体问世。明代新安医家余傅山、汪宦、吴篁池、汪烈采、黄刚诸人于嘉靖二十二年(1543),在徽州府城给门人余渥及汪、吴三了进行了一次讲学,其讲学记录《论医汇粹》被称为中国医学史上第一部讲学实录。仅仅时隔25年,寓居京师的徐春甫即于隆庆二年(1568),在北京发起组织了“一体堂宅仁医会”(简称“宅仁医会”“仁医会”),开展讲学活动、交流学术,钻研医理、切磋技艺,这应该是我国最早的医学学术团体。参加该会的有苏、浙、皖、闽、湖、广等地在京的太医和名医共46人,其中新安医家最多,达21人,徐氏的老师汪宦与学生徐良佐、李应节、汪腾蛟等均是会友。一在本土,一在京师,这样的医学学术交流,可谓引领一时之风尚。总之,研究新安医学并不是仅仅将其作为一个历史现象而去挖掘其历史价值。新安医学以其独立的传承性而流传至今,作为中医学的组成部分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所以研究新安医学更是为了挖掘其现实价值,以便现在及今后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作更大贡献。立足于新安医学的基础性研究,不断深化其研究内容,是新安医学创新的出发点和根本所在。注重多学科的借鉴与整合,不断拓展新安医学研究的新领域是时代的需要,因为新安医学的魅力之一在于其研究外延的广泛性,研究内容的丰富性和典型性。所以要着眼于新安医学研究的时代性,不断加强其应用性和开发性研究。新安医学研究既是属于历史的范畴、文化的范畴,更是时代的需要,现实的需要,或者说新安医学在当代的发扬光大,本身就是一个重要课题。参考文献:[1]杨善民,韩铎•文化哲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2]周振鹤.中国历史文化区域研究[M].±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3]朱长刚•谈新安医学文化特征[J].中华医史杂志,2007,3(1):56-59・[4]黄德宽•徽学研究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J].徽州社会科学,2001,(3):8-9.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