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河北中小学德育工作创新案例

上传者:菩提 |  格式:doc  |  页数:16 |  大小:125KB

文档介绍
去耳濡目染,去感受效仿。这就是说,必须是用成人社会的“感恩”行为,不断地对他们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因此,学生守则要求学生“学会感恩”,首先就须解决可供学生“学”的对象问题,即:成人必须做好“感恩”榜样。人之能懂得并自觉“感恩”,缘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影响。可令人遗憾的是,在而今成人社会里,对他人欺诈蒙骗、对老人不敬不孝、获得救助而不感恩回报等行为屡见不鲜;而这些丑陋现象,正不断将未成年人的生活世界“染黑”—————这又让孩子从何“学会感恩”?为使孩子们对“感恩”美德“学”有参照,“学”有成效,家长教师及成人社会,都必须首先为孩子们做出“感恩”的榜样,以我们真诚的“感恩”行动和良好的道德表现,为孩子们做出向美、向善的表率。不然,《中学生守则》要求学生“学会感恩”,而现实生活中又缺乏实践过程“学”的对象,那又怎么能使他们最终“会感恩”呢?即便他们初具“感恩”意识,最终也将被成人社会“知恩不报”的歪风所抵消。倘若此,我们的“感恩”期待就将化为泡影四、怎么教孩子学会“感恩”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时时接受着社会的“恩赐”: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爱人的关爱,朋友的友情,大自然的慷慨赐予等等。但对于社会的恩惠,有很多人麻木不仁,熟视无睹,似乎这一切都理所当然,丝毫没有感恩意识。表现在孩子身上,则是一些孩子认为家长的付出与关爱理所当然,在社会交往中以自我为中心。有人感慨,现在的孩子太缺少感恩情怀了。有位哲人说过,世界上最大的悲剧或不幸,就是一个人大言不惭地说没有人给我任何东西。孩子应学会感恩,从而让孩子以友善之心对待他人,尊重他人的劳动,也更加尊重自己。曾读到这样一则新闻:来自河北省张家口的67岁的赵老先生在中国人民大学东门拉小提琴,为在内蒙古读书的女儿筹集学费,老父在街头卖艺三年,他21岁的女儿竟毫不知情。赵老先生这种“暗地里的爱”虽然珍贵,但不足取,因为孩子不知情,也不会对父母感恩。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