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交流与讨论”栏目变化分析

上传者:科技星球 |  格式:doc  |  页数:7 |  大小:50KB

文档介绍
化学变化的概念,然后将原来的“观察与思考”改成“交流与讨论”,除了呈现学生熟悉的一些变化,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的挥发、植物的光合作用等,还将学生较不熟悉的,如煤油的燃烧、氯化氢与氨气反应、碘化钾与硝酸银的反应等以图片形式呈现。学生在对这些具体变化进行交流与讨论后,对这些物质变化时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形成较为深刻的认识,从而获得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的本质区别的理解。接下来,教材才介绍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后续内容。教材如此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关注了学生学习思维的阶段性与层次性,注重发动学生思维,化解教与学的难点。尤其值得一提的还有,新版教材在第一章第3节第三部分“学习化学需要使用化学符号”,除了介绍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后,还增加了一个“交流与讨论”栏目(第24页),要求学生通过对镁在氧气中燃烧、碳酸氢铵加热分解、氨气和氯化氢反应等的文字表达式(含物质的化学式),要求学生通过分析反应物和生成物中的元素总结化学变化的特征。学生通过交流与讨论,不仅能认识到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而且还能从符号的角度更直接地体会到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本身没有变化的重要规律。如此教学,不仅能进一步完善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还能让学生从微观本质理解物质的化学变化的本质,对学生形成“宏观现象—微观本质—符号表征”的学科思想方法有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总之,课程改革以来,以生为本的理念深入人心,大家都非常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交流与讨论是合作性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教材的“交流与讨论”栏目只是个范本,而且也还在不断地改进。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能根据教学目标、学生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在仔细分析教学内容,包括课型、教学重点和难点等的基础上,提炼出最能体现本堂课教学目标、最具讨论价值的问题,在适当的时机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与讨论,让学生积极地动起来,通过分享智慧来共享学习的进步与快乐。(责任编辑:张贤金)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