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课堂评价任务设计 追寻清晰而丰富的学习信息

上传者:学习一点 |  格式:doc  |  页数:7 |  大小:48KB

文档介绍
钱学森的爱国之情”,执教老师设计了一连串“热闹”的活动: 1.浏览课文,画出钱学森爱国的句子,全班交流。 2.朗读钱学森说的两段话,思考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3.交流第一句,指名读,齐读。 4.交流第二句,范读,齐读。 5.聆听、哼唱歌曲《我的中国心》,哪几句歌词说出了钱学森的心声。 6.再次齐读两句话。 7.指名朗读第五小节,交流“回国时的心情”。 8.阅读课外补充资料,交流“回国历程艰难”。 9.小结。……学生大费周章地历经这些热闹的评价任务后,他们的听、说、读、写的能力真的得到训练了吗?显然,这是为了教师的训练,而不是发自学生学习需求的训练,看似“热闹”的评价任务,实则是检测目标的唯一的、封闭式路径,而不是开放性的学习信息的获取和反馈。其实,让学生感悟“钱学森的爱国之情”,无须“步步紧扣”拉着学生去感受,这样反而框住了学生的思维,禁锢了学生的听、说、读、写的练习,只需设计简练而开放的两个评价任务即可:1.通过小组赛读、分角色朗读,体会钱学森的爱国之情。2.默读课文,结合钱学森三个时间段的重大事件,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如此删繁就简的评价任务设计,类型多样,又具开放性;不仅让学生读、说的能力得到了训练,同时,为学生的学习留有了空间,不同学生对于“朗读、学习体会”的能力不同,所表现的学习信息也各不相同,因此,课堂生成的学习活动也就更为丰富。语言文字,虽是感性的,但也不可随性教之;语文课堂虽然人文情怀较为浓郁,但也是有章有法的。因而,语文课堂中评价任务的设计也并非是走马观花、模糊笼统的,而是对指向性、可执行性、空间感的一致性思考。只有三者皆容的评价任务,才能追寻清晰的学习信息,更好地达成目标。语文课堂,目标聚焦、评价任务清晰了,学生在课堂上听、说、读、写的训练也就能落到实处了,语文学习“一笔糊涂账”式的难题也就得到了破解。(作者单位:江苏省汾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验小学)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