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显然这个学派的出现同样是对公共行政理论一种修正2、特点:(1)从只注重组织结构和法令规章制度的研究转而注重组织中人际关系的研究;(2)从政治与行政分离研究转而开始两者相融合的研究;3、缺点:(1)忽视组织结构和规则的研究;(2)忽视外在环境对行政管理的影响(三)第三阶段:管理科学时期(20世纪60年代)——60年代行政学应用和发展时期1、两个趋势:(1)行政生态学的发展——系统观、开放观、生态适应观①高斯,1936年《美国社会与公共行政》1947年《政府生态学》;②帕森斯的组织系统;③雷格斯《行政生态学》;(2)政策科学的发展政策:政策科学的重要流派——公共选择学派代表人物:布坎南主要观点:①经济人的假设;②公共选择——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区分;③租金、寻租和设租(四)第四阶段:70年代行政学再政治化阶段1、发展历程:(1)1968年,以弗雷德里克森为代表的一批学者在纽约召开了新公共行政学会议;(2)1971年会议记录《新公共行政学——种抛砖引玉的观点》;2特点:新公共行政学的兴起,公共行政学把注意力从原来关注组织效率转而关注社会公平,同时强调行政道德。(五)第五阶段:行政学反思时期(20世纪80年代)1、发展历程:(1)布坎南,79年《成本与选择》;(2)84年《自由、市场与国家——80年代的政府经济学》2、特点:(1)政策科学的繁荣;(2)公共选择学派影响深远(六)第六阶段:政治与行政兼容时期(20世纪90年代)1、发展历程:企业家政府理论流派(新公共管理学派)1)奥尔森,1979《公共事业管理与私营企业管理——它们在所有不重要的方面是否基本相同》;(2)戴维?奥斯本和泰德?盖布勒,1992年《重塑政府——企业家精神如何改变公共部门》;2、特点:(1)既注重行政活动与外在环境的关系又注重行政管理内部各部分的关系;(2)既强调组织结构、工作程序又强调组织中人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