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圆明园的毁灭》信息化教学设计

上传者:相惜 |  格式:doc  |  页数:8 |  大小:54KB

文档介绍
明园的毁灭”,但作者为什么用这么多的笔墨写圆明园的辉煌?与同学老师交流自己的想法。2.写一写读后感(这是园地七的习作内容。)3.继续搜集文字或图片资料,了解旧中国曾经蒙受的耻辱和祖国日渐强大的资料。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完成。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先出示法国作家雨果关于圆明园的一句话让学生读,然后再展出圆明园被毁灭后的废墟图。学生读完雨果的经典话语,在与语言文字的触摸中萌发了对圆明园的热爱;再观看直观形象的画面,极易产生学习热情,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效果。《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能力。课前让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查阅资料,收集资料,了解从先秦时代到唐宋元明清所经历的时间及圆明园大大小小景点的数量。这样设计,既遵循了母语学习的特点和规律,又实现了课内外相融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语文学习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同时,通过查阅、收集、交流资料,学生切实了解圆明园的价值,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任何视觉上的触摸产生的效果都远胜于文字的表述,因为它能更直接地将读者或观众带入情境之中,更容易令读者或观众产生共鸣。利用多媒体课件,有利于帮助学生们理解一些存在疑惑的词语,如“众星拱月”、“金碧辉煌”、“西洋景观”等;利用课件创设情境再现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也有利于学生感受毁灭前圆明园的美丽,层层深入,加深学生的体验,化难为易,突出了单元学习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说话、倾听能力。课中安排的辩论环节的目的不是真要学生讨论出一个结果。建还是不建的结果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领悟到圆明园的建造和毁灭反映了祖国的强盛与衰败,只有祖国强盛了,才不会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拓宽学生思维,在讨论交流中升华对圆明园的情感。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