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瘤患者均行胰十二指肠的切除;3例肠系膜间质瘤患者行肿块的切除。手术后患者均行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治疗,其中1例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后进行口服的药物治疗。2结果2.1治疗结果肿瘤发生位置与数量见表1。表1肿瘤发生位置与数量(例,%)全组病例术中及手术期无死亡,住院时间7〜36d,平均14.1d。其中发病部位以胃部为首,其次为十二指肠(见表1)。31例均完整切除,肿瘤直径1.5〜14cm,其中直径>3cm者14例,平均(2.9±1.4)cm;肿瘤质地中等,较大者可见瘤内出血和坏死,包膜不明显但边界大多尚清楚。5例为多发结节。手术切除标本均经病理检查,未发现周围淋巴结转移。术后并发顽固性腹泻1例,经保守治疗后痊愈;胃排空障碍1例,为1例近端胃大部切除术患者,上消化道排空X线造影检查提示胃空肠吻合口狭窄,胃镜提示吻合口水肿,经禁食、胃肠减压加生长抑素治疗3周痊愈;切口感染1例,经环丙沙星治疗痊愈(见表2)。表2术后患者病情调查(例,%)随访期12个月〜5年,平均随诊2.5年,其中4例死亡,均为恶性,2死于肝转移;2例患者由于多器官功能的衰竭。11例复发,局部复发7例,腹膜复发4例,进行了再次手术(肿瘤单纯切除术或含大网膜的肿瘤切除术),随访至今患者仍然存活见表3。3讨论通过本组资料观察发现胃肠道间肿瘤具有下列特点:发生于各年龄段,但有年轻化的趋势,多见于中老年人,本文平均年龄66.8岁。肿瘤的临床表现各异,缺乏特异性,最常见的症状是腹痛不适,腹胀、腹部包块、消化道出血四大症状[2]。肿瘤可发生于消化道的任何部位,以胃、小肠最为常见。手术过后要及时接受辅助治疗,以防止复发和伤口感染等情况的发生。密切关注是否切除完全[3]。对于尚未转移的肿瘤患者,外科手术依然是首选治疗,医生应该将肿瘤的不同情况以及患者的全身状况相结合,综合考虑以确定手术切除的范围以及方式[4]°胃间质瘤的患者,在肿瘤直径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