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军歌》、《在太行山上》、及《黄河大合唱》等可称为合唱之魂。也还有学院派的一些合唱歌曲。第四期是新中国建立以来,50―60年代是辉煌期,50年代的《祖国颂》、《祖国万岁》;60年代的《长征组歌》;70年代有政治合唱。瞿希贤的无伴奏合唱《牧歌》,《乌苏里船歌》等许多优秀作品。最近20年中国合唱有很大发展突破,田青的《云南风情》、谭盾的《蜀道行》、陆在一的《祖国母亲》等等大量合唱作品。二:合唱的魅力:合唱是音乐表演的一种常见形式。无论作为独立的表演艺术,还是用于歌剧、戏剧、电影、电视以及专门音乐会和群众文娱活动都仍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而不失其光彩!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一)合唱便于施行,易于接受---合唱比其它音乐表演艺术,特别是器乐来说,更易于掌握、更易被人接受。合唱队员的“乐器”就是自己的嗓子。只要有简单的条件,如场地、伴奏,就可以开始排练。合唱队的人数伸缩性大,少则十来人,多则数百人以至千人都可以容纳,适应性强,容易推广。此外,由于合唱是声乐艺术,音乐的旋律、和声、节奏均是由人声表达,故对音乐的感情表现较乐器更为直接,加上大部分合唱都有歌词,是很易被人接受的。目前,我国大、中城市的合唱团已有数千个,每年的歌咏活动,合唱比赛,都吸引无数的热衷者参加。合唱振撼人心的艺术效果,强烈的感染力量,以及便于组织,雅俗共赏的优点,都是其它音乐表演艺术无法相比的。(二):合唱宜于培养和发展音乐素质由于合唱是多声部音乐,其中每个声部都接触到音乐的旋律、和声,这对于训练音乐的基本能力如:音准、节奏有很大的帮助;此外,置身于合唱队中,不但要演唱自己的声部,还要兼顾其它声部以协调自身与整体的关系。因此,参加合唱对于训练音乐的复杂能力如平衡能力、协调能力和对于声音的音量、音色的控制能力,以及利用对各种音乐风格,作家的了解来培养和发展音乐感。都有极大的好处。因而,合唱在音乐教育中,一直具有特殊的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