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浅析王小波小说自由主义精神的表现

上传者:随心@流浪 |  格式:doc  |  页数:22 |  大小:219KB

文档介绍
中,其夫人李银河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李银河与王小波对自由有着共同的认识和追求,她对自由的渴求,使得他们达成共识,在这样的爱情中,两人有着共同的价值观,这对王小波的创作无疑有着巨大的帮助,李银河不仅希望自己能获得自由,而且在与王小波的恋爱中,她希望王小波能给她一直保持这种态度的动力,这就使王小波在甜蜜的爱情的庇佑下一直坚持着自己对自由的追求。他们的通讯集《爱你就像爱生命》中记载到:“那时候我们只有一点是一致的,就是要把生命贡献给人类的事业,绝不做生活的奴隶。”“现在我很高兴告诉你,我的信仰又和你一致了。我现在相信世界上有正义,需要人为正义斗争。”“虽然我的胸膛里跳着一颗血污的心脏,脑壳里一脑白色泥浆似地脑髓(仅此而已),但是我爱我自己这一团凝结的、坚实的思想。这是我生命的支点”“什么时候我们可以自由自在地爱就好了。爱呀,写呀,自由自在,可以自由自在地在一起。”[8]这些都是他们爱情的见证,在最亲的,最爱的人面前,才是最真实的自己,王小波和李银河的通信,我们感受到双方的互相尊重,互相鼓励,李银河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说成了王小波的精神支柱,李银河把王小波比作浪漫骑士、行吟诗人、自由思想家,确实是这样,而且我觉得正是夫人李银河与其有着共同的对自由的追求,才使王小波对自由的认识得以升华。4.当时社会中存在的问题是王小波自由主义形成的原因之一王小波处在一个知青下乡、文化大革命的时期,经历过知青生活的他更加懂得知青们所需要的包括精神和物质的东西,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就是一个被压抑的时期,所有的思想、言论、行为都要受到约束、监督,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追求高度自由的王小波怎么能袖手旁观,“我认为,王小波的文化逻辑思维,类似鲁迅,都是从‘否定’出发的;所不同的是,鲁迅以‘自我否定’的哲学上升为‘反抗绝望’的心理模式,而王小波却从对‘群体’价值和功能的否定入手,其结论却是胡适的前提——‘个体自由主义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