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让教室成为学校最美的风景

上传者:科技星球 |  格式:doc  |  页数:6 |  大小:42KB

文档介绍
也不想自己的缺点总被别人职责。可是教师们总免不了私下里讨论其他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正因为如此,才更有必要开放教室,互相观摩教学,克服正在日益扭曲的教师文化。此外,学校的培训和教学研究活动的实施方法存在问题。比如目前我国的培训主要是在事先贵点一个主题,规定统一的指导方法,然后所有教师一起执行。这样以来势必就会产生一个结果,那就是在研讨会上,意见鲜明,强烈的人的看法成为中心,从而让研究朝着压抑各参与者的多样性的方向发展。那么为了打开教室的大门第一个条件就是嚣张的领导能力,第二个条件就是要“充实”教研活动。虽说是“充实”如何使教研活动办得生动有趣,首先得让上公开课的教师心甘情愿接受再一次的公开评论;其次,能让其他参加者也自觉地产生“下一次公开课我来上”的愿望。而有很多教研活动只追求“做过了”、“做完了”的充实感。我们更需要更为轻松愉快、简便易行的教研活动。一般的校内教研活动都是事前花几个小时来讨论,事后只用短短30分钟议论一下就结束了。头重脚轻的现象据说是为了避免事后被说这说那,这种防御姿态的教研活动方式必须改变。因为无论是怎样的教学,都能从中学到很多东西。研讨教学问题的目的绝不是对授课情况的好坏进行评价,因为对上课好坏的议论只会彼此伤害。研讨的焦点应针对授课中的“困难”和“乐趣”所在,大家共同分享,以达到教研的目的。当学校内部“打破”班级之间墙壁,“跨越”了各学科之间距离,卸下彼此的心防,实现“活动的、合作的、探究”的学习,形成了“合作性同事”关系,学校将成为师生精神家园,向往的地方。合上书,我细细品味,当代教育暗流涌动,蓄势,一场革命正在静悄悄的酝酿。教育的高调意味着浮躁,教育不能拔苗助长,急功近利,只有走“心”动“情”的教育才能迎来中国“新”教育的春天,希望我们每一个人从“六心”开始——爱心,耐心,决心,信心,潜心,恒心,充满激情的对待我们的教育生活,惠泽后生,幸福自己。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