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结论,这是很正常的,很多学生有可能对这些异常问题视而不见,依然按照书上内容填写实验现象,于是错过了科学探究的机会。如做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的悬浊液反应实验,不一定就出现砖红色的沉淀,有可能出现黑色的沉淀(生成氧化铜造成),也有可能出现“铜镜”(生成铜造成)。如果不善于去分析,就会错过探究的大好机会。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不可怕,可重做实验,查找原因,这是对待实验的科学态度问题。教师可以用一些科学家善于抓住实验的火花,最终成名的事迹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老师可做学生学习的协助者,为学生排忧解难。除了课堂实验教学要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外,还要倡导学生配合课内学习,在课外日常生活中,联系实际开展力所能及的化学小实验和家庭小实验。良好习惯的养成非一朝一夕之功,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多观察、多发现、多训练、多指导。还要有细心、恒心、耐心,从细处着手,一点一滴培养。让学生明白化学实验有一定的操作规范和操作技能。在实验过程中,蕴含着科学理论、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良好的实验习惯创造了科学的实验环境,能够使学生科学的、高质量地完成化学实验,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刻地领会化学知识的内涵。具备良好的实验习惯,能够使学生动态地理解化学反应过程,能够培养他们严谨的治学态度,激发他们进行科学探索的主动性,积极性。也能让老师的角色从“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转换,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乃至终生学习奠定基础。参考文献:[1]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B].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10[2]吕兴家.谈化学实验教学中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中学化学教学参考,1996(7)[3]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4]邵佘杰《教育学》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90[5]杨建犹《心理学》南昌:江西省高校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