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德育与心育的共进研究

上传者:苏堤漫步 |  格式:doc  |  页数:4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自我认识、自我接受、自我控制的心理调适技能。Р 另外,高中思想政治的教学归属是形成学生的思想觉悟,从而指导行动,因此需要以心理疏通为协作手段,影响学生的情感信念,由“感人”向“感化人”过渡。比如,运用哲学原理去影响学生的实际生活与学习行为。以教学“量变与质变”的内容为例,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状态与趋势,其过程反映了曲折性与前进性的统一,教师可以此探究悲观情绪的无益,消解学生面临学习挫折时的心理痛苦,鼓励学生重视知识的点滴积累,等待时机促成飞跃。Р (二)道德实践与心性塑造相结合Р 要实现德育与心育共进,我们应促使道德实践与心性塑造相结合。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德育实践是指教师精心准备德育文化知识,并将其转化为学生实践的素材。以讲解“银行的业务”的内容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别以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为对象进行课外调研,调研内容包括银行存款种类、银行利率情况、银行储户存取款方式等。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与银行工作人员打交道,实践社会交往的技能、技巧,正所谓“欲正其身,先诚其心”,想要获得对方的热心帮助,亲切的问候、诚挚的尊重、平和的心态必不可少。当学生遭遇银行工作人员怠慢时,强烈的挫折感有可能导致对话的停止,这时候围绕学生做事诚意、做事修养的德育实践就会自然转变为对学生的心性塑造,即基于社会现实关系的处理来调适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发展学生的意志品质。又如教学Р“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内容,教师可从中提炼“人对于自然界的态度”“人从事自然活动的价值取向”等德育内容,主要表现为“人如何处理自身与自然的关系”。那么,教师能不能促使学生身体力行地改造身边的自然环境呢?小到课桌整理、教室布局、空间卫生等课堂物质环境建设,大到社区公共环境、社会义务劳动等自然环境维护,这些实践活动不仅是对知识、对德育的践行,还是传递健康社会意识形态,保持学生心理愉悦的有效途径。Р (责编雷靖)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