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亲历探究与发现的过程,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然而,幼儿的科学的探究活动会有一定的局限性,这就决定了教师必须通过适时和实效的引导,把握幼儿探究的方向,使幼儿有所收获。作为引导着和组织者,教师要提供充分的时间和条件,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让幼儿多动眼看一看,多用脑想一想,多动口说一说,多动手做一做。建立在幼儿兴趣点与关注点上的引导,才能将科学探究活动一步步引向深入取得良好的效果。比如:某幼儿问:“为什么凋谢的花瓣是枯的?”笔者立刻引导幼儿观察盛开的花朵,并用榨汁机现场操作,让幼儿发现鲜花含有水分,凋谢的花水分没了,所以是枯的。慢慢的,笔者发现班上的幼儿好奇心强了,对科学活动产生了兴趣,能较长时间地、专心致志地进行科学探索。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培养幼儿的兴趣和动机,让他们敢于动手,想不敢想的问题,不断进行操作,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兴趣。3.2制定合理的探究内容与方式没有探究内容就谈不上探究,探究内容太多达不到良好的效果。幼儿各方面都较弱,一次活动的时间毕竟有限,不可能将所有的问题都探究清楚。教师在设定探究内容时要切合实际,不要盲目最求一步到位,要选择有探究价值的、容易探究的、幼儿感兴趣的内容,由浅入深地引导幼儿发现和学习。如今,很多教师已较清楚的了解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但是在具体运用时生硬机械,主要表现在:重视结果,忽视过程;重视表面现象,忽视深入探究;重视演练,忽视幼儿演练中的疑惑。因此,活动常常流于形式,幼儿获得的只是教师刻意传授的结论。事实上,教师未必要把每次科学探究活动从头到尾、按部就班的完成,而应根据教学内容灵活掌握,可以是完成全过程,也可以是完成一个环节。教师不要盲目追求所谓的探究,一味地让幼儿提出问题,当幼儿不能提出问题,启而不发,或者幼儿提出的问题不符合要求是,就埋怨幼儿不配合。这样,既浪费时间,又不能达到预期效果。3.3提供有结构性的探究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