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是日本国内存在的美化侵略的教科书问题,可以在授课内容的基础上激发学生课后主动思考,从历史中寻找经验教训与应对之策。此外,让学生开动脑筋,立足自身畅想纪念历史的方式方法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想,这恰恰就是历史学习的意义所在,毕竟今日之事是受历史、地域、利益、情感等诸多因素的左右的,指导学生拨开现实的迷雾,在历史经验的指导下才能看的更清、更远。三、爱国,不止于课堂历史是一个民族的记忆,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所体现的共同的思想和精神即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支柱,其中有一个原则就是以人为本的精神。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有了对人的关怀,才有历史的前行;有了对人的尊重,才有社会的和谐。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长期以来,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民族精神,而民族凝聚力的形成更是在抗日战争中获得的,抗日救国英雄们的英勇事迹,值得铭记。战争的亲历者至今虽然已经寥寥无几,但他们更是宝贵的财富,是“活着”的历史书,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可以提醒同学们关注身边的历史,从博物馆、纪念馆到身边的鳏寡孤独的战争幸存者,他们都值得尊敬与善待,只有善待生命,才能更好的避免人间悲剧的再次上演。因此教师在课堂的最后设置了课外探究环节,通过各种形式如绘画创作、口述历史书写、音乐赏析、书信写作等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关注课堂之外的人和事,让历史课堂在无限的空间内扩展。总之,本课的教学遵循着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将正确的价值判断融入对历史的叙述和评价之中,使学生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增强对祖国乃至对全人类的历史责任感。但由于课时有限,材料众多,难以取舍,加之要体现教育的价值导向,因此学生在本课的学习中参与度不是很高,但如前所述,历史不至于课堂,通过课外探究的设置,学生在历史课堂上培养了对历史的兴趣,把握了历史学习的方法,打开了历史视域,最终必然会形成对历史的更为深刻的理解,未来必能成长为祖国需要的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