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误导性:因为翻译的目的决定翻译过程,有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译者主体地位的发挥,使译文内容和形式可能与源文本相差甚远,不利于译文读者了解异国文化。其次,目的论容易被曲解为一种小而万能的理论,夸Р大了它的功能。近年来,目的论可以解释多元系统派、阐释学派和结构主义学派等提出的理论和技巧的现象时有发生。Р五、结束语Р目的论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不仅适用于笔译,也适用于口译,尤其对当前口译研究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翻译过程是一个涉及多种选择的复杂过程,目的论凸现了译者的主体性,使译者摆脱了传统等值理论的束缚,把翻译目的作为翻译任务的出发点与根本,大大转变了我们原有的翻译观念。从翻译策略、翻译方法,到对原作形式与内容的取舍,到目标文本的制作都以这个翻译目的为参照。(范祥涛,刘全福:2002)诚然,翻译目的论成为当代德国最Р具代表性的翻译理论,也是最有影响力的翻译理论。但它并不是翻译的最终标准,而是对翻译理论的丰富,给异态纷呈、彼此共存的翻译理论增添了新的方法。Р参考文献:Р[1]Venuti,Laurence(eds.).The Translation Studies Reader[M].London&New York:Routledge,Р2000.Р[2 Nord,Christiane.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 l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Iangn age Education Press,2001.Р[3]范祥涛,刘全福.论翻译选择的目的性[J].中国翻译,2002(6).Р[4]潘平亮.翻译目的论及其文本意识的弱化倾向[J].上海翻译,2006(1).Р[5]仲伟合,钟钰.德国的功能派翻译理论[J].中国翻译,19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