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发展历程

上传者:qnrdwb |  格式:doc  |  页数:7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丰富集体教育制度。实现良种教育模式的有机融合与优势互补,从而推动当代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迈向前进。最后,高校辅导员制度的设立,为高校学生工作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工作宗旨、工作职责就是以塑造与健全学生人格为己任,以培养与构建学生自立能力为目标。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树立学生正确价值伦理与行为准则;通过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锻炼学生组织与应变能力;通过系统、专业的课程教育,训练学生缜密的思维逻辑与判断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而言,高校辅导员制度的设立是时代对高校教育制度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顺应时代对大学生素质能力要求的必然趋势。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传统的“双肩挑”管理模式,将高校辅导员定位成具备较高政治素质与专业业务水平的“又红又专”的管理干部;80年代开始,高校设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辅导员人才的培养模式呈现专业化、科学化特征;至今,高校辅导员制度以职业化、专业化为发展目标,使高校辅导员管理工作迈入制度化轨道。追溯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兴起,辅导员制度的建立是当时特殊的时代背景下的政治产物,其宗旨就是通过政治驯化,凝聚人民向心力与团结力。其后,高校辅导员转而以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为己任,帮助高校大学生奠定基本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大学生构建全面的人生价值体系。高校辅导员制度虽是特殊国情下的政治要求的产物,但是它为维护社会稳定、巩固人心、推动社会事业的发展夯实了基础。这一制度培养了大批社会需求人才与政治干部。新时期,面对外部环境对高校辅导员制度提出的新一轮挑战,我们必须进一步巩固高校辅导员制度,创新辅导员工作制度,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赋予这一制度新的生命与内涵。参考文献: [1]清华大学《双肩挑》编写组.双肩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27. [2]童静菊.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展望[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8):18.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