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新针对我国饮食民俗所具特征之间的联系提出了“纵向承袭,横向播布,彼此融化,相辅相成”四种联系模式。Р 现如今,中国的饮食民俗其独有的民族风格和文化特征仍处于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之中。从中华民族本身的历史文化背景、社会发展脉络来看,这些特征的形成背后总是有理可循的。但是,正如饮食民俗所显现的特征那样,在讨论中华民族饮食特征形成原因的同时,我们不可忽略的便是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原因个人以为是不可以不考虑进去的。比如说维吾尔族的手抓饭,回族的羊肉泡馍,藏族的干巴,蒙古族的马奶酒等等,这些形成民族特色的美食其背后总是由该民族的历史文化背景,即民族原因所决定的。Р 四、目前研究所存在的不足Р 回顾了以往的文献之后,针对目前关于饮食民俗的研究主要发现了三点不足之处。Р (1)研究的套路已成定式,缺乏创新的视角,内容与观点大同小异,缺乏自主性的见解与独创性的视角。Р (2)缺乏对于饮食民俗外延面的挖掘。虽然许多研究者都结合了历史文化、地理气候等多方面的因素来考察饮食民俗的形成原因,文化结构,但是均是从因果论的方面来分析,忽略了饮食民俗作为整体文化模式下的一个大文化丛对于社会其它文化形态的折射与反映。在考察饮食民俗时,我们务必注意到文化的整体性与民俗之间的关联性,饮食与宗教、文学、艺术等的关系,饮食与社会组织社会结构的关系,饮食与经济政治的关系,饮食与生态的关系都是我们需要探索的内容”。Р 以上文字通过对以往关于研究我国饮食民俗文献的回顾,从宏观上考察了我国饮食民俗的分类、发展、特征以及成因。但是,由于饮食民俗的多样性与地区差异性,其具体类型、文化背景、社会影响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研究空间,需要各位学者们的进一步探究。Р 参考文献Р [1]钟敬文.民俗学概论(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Р [2]陈运飘,孙箫韵.中国饮食人类学初论[J].广西民族研究,2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