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的惺惺相惜之心和款款珍视之情。Р 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选择Р 传统的教育是一种“顺从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传授者,是知识的权威;学生是学习者,是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一统天下”,学生不敢越雷池半步;课堂控制方式基本上是封闭的。在这种控制方式中,学生未被真正视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主体,未被允许对各种价值取向进行自己的选择。学生缺乏“行动的自由”和“心灵的自由”,其主体性很难体现。新课程要求教师要用心灵赢得心灵,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选择”。如:有选择地读,有选择地说,有选择地背。在一定范围内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目标,自己选择学习内容,自己选择学习形式,自己选择评价对象及方式……让学生选择,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给学生创设了“心灵的自由”;将选择权交给学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出决定,有的可以选择自己会的来展现自我,有的可以选难的来挑战自我,有的可以选自己的特长来表现学习结果。这样,学生的独立自主性和主观能动性才能得到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到真正落实。Р 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待学生“插嘴”Р 传统的教学几乎是“独白式”和“一问一答”式教育。它忠诚于学科,却背弃了学生;进行着表演,却没有了观众;体现了权利,却忘记了民主;追求着效率,却忘却了人文关怀。教师往往把学生在教师讲课时情不自禁的回答叫做“插嘴”,教师对爱插嘴的学生,轻则置之不理,冷眼以对;重则警告提醒,罚其思过。孰不知,爱插嘴的学生,一般都是听讲认真,思维活跃的学生,他们的插嘴常常是灵光一现,如果等举手后再说,他们有可能犹豫――怕说错;再说他们举手后有可能仍被老师忽略,如果这样,闪亮的思维火花会因此而熄灭。因此,在师生的平等对话中,教师应善待那些爱插嘴的孩子,宁肯少了一点“纪律”,也要多添一些“民主”和活泼真实。Р 参考文献Р [1]《四川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