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研究性学习研究课题报告——文言文虚词研究

上传者:相惜 |  格式:doc  |  页数:7 |  大小:51KB

文档介绍
“而”、“来”。故把“以”理解为表目的的连词更为妥帖。Р②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廉颇蔺相如列传》)Р理解为连词“以”,前一部分是方式,后一部分是目的。“以”是目的连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来”,“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译出现代汉语是“传递和氏璧来给美人和左右的人看”。Р③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秦师》)Р“亡郑”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陪邻”,这是秦穆公决不希望看到的事实,因而从烛之武说服秦穆公退军的心理而言,“以”表结果更为妥帖些,正是“亡郑”这个不好的结果,会导致“陪邻”,“以”可直接翻译成“来”。Р(2)“以”表顺承、表递进关系:Р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离骚》)Р前一个“以”,连词,表顺承关系。背即违背之义。绳墨,木工用来取直的工具,这里比喻正直之道。第二个“以”作介词。廖序东《释<离骚>的“以”字句和“而”字句》中认为,“以”是介词,处在两个动宾结构之间,后面添一个代词“之”,构成介宾短语,充当“以”前动宾结构的宾语。这个不完全的介宾结构充当“以”后动宾结构的状语。“竞周容以为度”补充完整,即“竞周容以之为度”。Р(3)“以”表修饰、表顺承关系:Р“以”表修饰,“以”前的动作与“以”后的动作相伴而生,一辅一主,共始共终,“以”表顺承,“以”前后的两个动词是前后相继的,即后一个动作发生的时候,前一个动作便自动结束。可译为“而”、“地”或者不译出。Р七、总结与反思Р通过探究典型的文言文虚词“之、其、以”,使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了文言文虚词的内涵、类别及作用,熟悉了典型文言文虚词的用法,同时提升了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应用能力,并培养了对于语文文言文学习兴趣。Р八、参考文献Р1.马建忠.马氏文通[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Р2.转引自郭灵云.古汉语虚词研究史[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Р3.郭绍虞.汉语语法修辞新探[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