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发展的四个阶段及其特点

上传者:相惜 |  格式:doc  |  页数:6 |  大小:15KB

文档介绍
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课后服务工作内容包括“安排学生做作业、自主阅读、体育、艺术、科普活动,以及娱乐游戏、拓展训练、开展社团及兴趣小组活动、观看适宜儿童的影片等,提倡对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免费辅导帮助”;提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财政补贴”等方式对学校、单位和教师给予适当补助;通过将课后服务工作纳入中小学校考评体系的方式对其进行监督。由此可见,课外体育活动的主体功能更为凸显,不再是政治功能的附庸,或是课堂教学的延续,而是作为独立个体发挥“育人功能”。从整体来看,一方面,国家强调将校内开展的课外体育活动纳入教学计划,列入作息时间安排,与体育课教学内容相衔接;另一方面提升艺术、科技活动在课外活动中的角色,逐步形成课外体育活动、艺术活动、科技活动齐头并进的局面。Р 纵观我国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的发展,可以看出课外体育活动经历了从附属地位到主体地位的发展过程,其育人的功能日益凸显,放眼未来,课外体育活动在学校教育功能中的作用将更为重要,不可替代。这不仅需要国家及地方政策的指引与支持,更需要一线体育教师、家庭、社会相关资源不断探索新的实践模式,以此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以及终身体育意识。当然,在课外体育活动蓬勃发展的新时期,我们也要审慎地思考如何做好课外体育活动与体育课以及其他课外活动的衔接与协同发展的问题,以及如何能够有效融合学校资源与社会资源的问题。Р Р 参考文献: Р [1]李永贤.建国初“先经济后教育”的教育财政思想之评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26(2):102-108. Р [2]詹寰.课外活动不宜过多过重[J].人民教育,1950(6):17-18. Р [3]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改善各级学校学生健康状况的决定[J].江西政报,1951(4). Р [4]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小学暂行规程、中学暂行规程[J].山西政报,1952(3).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