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格及表演体系,成为中国的“国粹”。京剧都是口传心授,一代一代这样传下来,在学习过程中要让学员大胆去唱,我会告诉学员,老师也不会唱,也是边唱边学,让学员找到信心。教师也不是专业的京剧老师,在示范过程中也不一定唱得很到位,只要学生敢开口唱就是好的。让学员在体验的教程中怎样才能做到这种声音,与平时唱歌有什么不同。在教唱《苏三起解》时,我先让他们感受青衣的唱腔,这种唱腔与我们平时听到的唱歌的声音有什么不同,这种声音是怎么发出的?有的同学说是从鼻子里唱出来的,有的说是嘴巴没张大,小小的,有的学员说象是猫的声音,所以就让学员学着猫叫的感觉去唱,于是他们觉得有那种感觉了,同时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觉得学唱京剧也很味。有的学员如果用唱歌的感觉去唱音不够高,如果用猫叫的感觉去唱音也能唱准了,克服了畏难情绪,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虽然把京剧唱成了“京歌”,也别有一番风味。另外配上京戏中的“花指”,踏着小碎步,走着圆场,声情并茂。Р 京剧声腔是以一种有别于其他戏曲的声腔旋律构成的,有着一种特定的独具的声腔韵味。京剧是由声母缓慢地转到韵母,而把字交代清楚,才能清楚地交代剧情;不能“嚼字,”另外有些字要用北京方言的读法,这才有“京味”,如《苏三起解》的“街”字唱成了“该(gai)”音,“洞”字唱成了“同(tong)”音, 对于南方口音的人似乎有些困难。Р 京剧涵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诸多要素,形成了一种博大精深的“京剧文化”, 从布景到服饰,从道具到脸谱,从声腔到艺术手法,每一个元素都有着十分鲜明的色彩,或庄重典雅,或活泼生动,或简朴实用,或华美夸张,通过不同形式的艺术组合,在灯光的映照下都在给人传递着简单而稳重、传统而又高雅的美感。遍及全国,远及国外,不但受到中国人民的喜爱,也深受外国友人的欢迎,他们称京剧为“北京歌剧”。弘扬民族文化,使我国的传统戏曲文化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Р (责任编辑:文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