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发扬其优点,克服其缺点。如果脱离实际就可能出现严而无格的现象。同时,教师还应首先做到严格要求自己,否则,任凭你讲得天花乱坠,对学生如何严厉,其效果只能适得其反。王晓春老师说:“对学生来说,比爱更重要的是尊重”。这一点我自认为还是做到了,教师与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不是凌驾于学生之上的。既有的“师道尊严”只一味强调学生对老师的尊重,在新型师生的关系中,强调的是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当然也包含师生要相互尊重。学生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他们有独立的思想,人格和个性。尊重学生实际上就是尊重独立,尊重人性,尊重人格。Р教师“让学生一口吃成胖子”的爱不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有很多时候,我们为了提高教学成绩,让学生做大量的作业、试卷,在学生已经喘不过气了,教师仍不知疲倦地搜集资料,绞尽脑汁不停的出题,让学生不分昼夜地做!做!做!学生考试成绩好,教师就高兴;学生考试成绩差,教师就不高兴,甚至大发脾气,责怪、歧视、课业惩罚、肉体惩罚等相继出现。这样的话,只会日益强化学生对学习恐惧的心理,而把学习当作苦差事。Р教师“只重优差生而忽略中间生的爱”也不是关爱学生。关爱学生,范围是针对全体学生而不是对部分人。品学兼优的学生,不用说很容易得到老师的青睐,而如今“转化后进生”已引起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全社会的重视。因此,“厚爱”后进生,关注后进生,促进后进生转化也成了教师必须坚持不懈的工作,抓住了这两头,就容易忽视中间层次学生这一头,他们给我们的印象往往是:学习平平,能力一般,平淡无奇,没有出众的表现,但也不会带给老师麻烦,因此也容易被老师忽略。教师应当把爱心分给每一个学生,在自己的心中应当有每个学生的欢乐和苦恼,那些平平常常的,不声不响的学生也是需要关心、也需要老师去挖掘他们身上的“亮点”Р爱孩子需要智慧,智慧的老师不仅关心孩子今天得到什么,而且关心孩子明天用得上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