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 试论《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形象的塑造

上传者:蓝天 |  格式:doc  |  页数:14 |  大小:77KB

文档介绍
丝慰藉,而更多的,则慨叹了他多舛的命运。“不得其时”反映了古人所执迷的“天命观”、“运数观”,也就是此强有力的制约着诸葛亮的事业和生命。依据“天命观”,当时汉室已末,天不归蜀,即使如诸葛亮这样一位“千古奇人”,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英雄人物也根本无法“斡旋天地,扭转乾坤。”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企图通过个人的努力和奋斗与“天命”抗衡,其顽强不息的意志力量成就了他的悲壮与无奈的悲剧性命运,也带给了读者极大地震撼。“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师一表其名世,千载谁一伯仲间”道出了后世对诸葛亮的敬仰。诸葛亮壮志难酬的悲剧命运与英雄气概,不仅强化了小说“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而且成为小说最感人的情感动力之一。Р(三)悲剧性命运之三——鞠躬尽瘁的付出Р客观地讲,《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已经超出了单纯的“愚忠”的范畴,在很大程度上,有爱国爱民的思想成分,同时,也体现了他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不息,直到以身殉职的可贵品质。刘备是仁君,能任人唯贤,有利于诸葛亮实现自己的理想,也符合当时人民群众的某些愿望和要求,所以诸葛亮才能流芳千古。唐代诗人杜甫的《蜀相》一诗,高度赞扬了诸葛亮为国家事业忠心耿耿,奋斗不息的精神,并抒发了对一个未完成事业的贤相的惋惜Р之情。郭沫若在《蜀道奇》中写道:“鞠躬尽瘁兮,诸葛武侯诚哉武;全忠体国兮,出师两表留楷模。”,也给予诸葛亮对事业鞠躬尽瘁的精神充分的肯定。因为《三国演义》的着力刻画,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最终成为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瑰宝。Р四、大量艺术手法的恰当运用:艺术夸张的方法、衬托的艺术手法、细节与性格相互交融Р(一)艺术夸张的方法Р《三国演义》多次又恰当地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突出诸葛亮的非凡智慧,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收到显著的艺术效果,这是小说塑造诸葛亮形象的重要辅助手段。诸葛亮指挥战争非常轻松自如,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