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敌,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使人耳目一新,对其智者形象更是过目不忘。Р(二)衬托的艺术手法Р衬托的艺术手法在《三国演义》中俯拾皆是。Р比如诸葛亮的出场。为了写好诸葛亮的出场,小说先采用以宾衬主的方法,写徐庶以衬托诸葛亮(《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然后采用以虚衬实的方法,写刘备一访二访不见诸葛亮但处处都有诸葛亮在(《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这样写,主角还未亮相,但其形象已经树立起来了。Р再者,《三国演义》采用了大量正衬的艺术手法塑造出诸葛亮的高大形象。小说不是以对手的愚蠢无能来表现诸葛亮的高明,而是写对手也是英雄豪杰,彼此都知己知彼,“才与才敌”,使斗争变得扑朔迷离,由此演绎出许多比才斗智的精彩情节。小说详细描写了诸葛亮与周瑜、司马懿等对手的斗争,突出了诸葛亮的高明,收到了极其鲜明、强烈的艺术效果。在赤壁之战中,小说把周瑜的智谋写得非常突出,但是越突出周瑜的智谋,就越是显示出诸葛亮的鬼神莫测之机,更加说明诸葛亮才是全局的决策者、是真正的统帅。小说展现司马懿的诡计多端,也是为了衬托诸葛亮。司马懿扼守秦川,使诸葛亮的六出祁山均以失败告终。但是由于作者妙笔生花,写诸葛亮有鬼神莫测之机,出兵出得奇,退兵退得妙,而使人感到诸葛亮胜过司马懿。这样写,既不会违背诸葛亮北伐劳而无功的历史事实,又成功地刻画了诸葛亮的英雄形象。Р(三)细节与性格相互交融Р《三国演义》善于采用细节、环境、性格相互交融的艺术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小说始终把诸葛亮放在激烈尖锐的政治、军事斗争中去写,在困境、逆境、险境中展开一系列故事情节,刻画了诸葛亮无比智慧、忠贞,虽白璧微瑕但瑕不掩瑜的英雄性格,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