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他担当重任,但李严逐渐自私跋扈,不以国事为重,只图谋私利。诸葛亮北伐时,李严甚至弄虚作假,欺骗谎报,诸葛亮察觉后,报请后主将李严削职为民。正因为诸葛亮以身作则,律己甚严,极力推行“政者,正也。子率以正,孰敢不正”的主张,才做到了政治开明,臣服民悦,蜀汉政权下的人都兢兢业业,不敢稍有怠心。五、不可而为、竭尽人谋的“坚韧”品格知其不可而为之,是一辈子不计成本地献身,是对精神境界的不懈追求。不可而为,坚韧一心,竭尽人谋,是诸葛亮另一品格的真实写照。诸葛亮的政治理想,是“匡复汉室,还于旧都”,一统天下。他未出山之时已知汉室倾颓、气数将尽,历史潮流无法逆转,然毅然出山,担负起匡扶汉室的大任。但现实却是极严峻的:三国之中,对手魏国势力最为强大,其土地、人力、财力、物力比吴蜀二国的总和还要多,而蜀国相对最弱。“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7]。”诸葛亮深知这一点,“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8]”他没有因为不可为而放弃自己的意志力量和远大的政治理想,没有放弃“匡扶汉室,使天下太平,百姓安居”的历史责任。于是毅然挑战极限,六出祁山,北伐中原,采取一切积极措施,发愤图强,以挟泰山而超北海的气概,“驱驰千万众,怒目瞰中原”,企图通过个人的努力奋斗与“天命”抗衡。虽劳而无功,仍不失为英雄壮举,这种尽力而为的奋斗精神和顽强不息的意志,后人无不感慨系之。刘备死前,白帝城托孤,诸葛亮义无反顾地担负起辅佐刘禅的重任,忠心耿耿地守护着昏庸无能的后主。诸葛亮披肝沥胆,七次北征,“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而后主软弱无能,亲佞远贤,给蜀汉发展蒙上巨大的阴影。诸葛亮对“扶不起的阿斗”深怀忧虑,可他还是孜孜不倦去努力奋斗,硬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用心尽力为国尽忠,用血与肉去护持国家,在这样的过程中实现着自己的治国理想和做人的规范。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