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是一堂什么课?Р学生交流后明确:《最后一课》不应理解为最后一次上法语课。课文中共五次写“最后一课”,根据课时时间是“半天”,上了语法课,习字课,历史课,拼音课,共四节。所以题目应理解为“师生共同度过的一段时间”。自然而然的了解了作品的写作背景。Р问题二:上最后一课的韩麦尔先生是一个怎样的老师? Р这个主问题能让学生深层次的走进文本,走进韩麦尔先生的内心世界。纷纷认为韩麦尔先生:①是一个可怜的老师;②是一个原先不大负责的老师;③是一个严厉的老师;④是一个普通的老师;⑤是个温和而严肃的老师;⑥是一个有勇气的老师;⑦是一忠心耿耿的老师;⑧是一个爱国的老师;⑨是一个留下了高大形象的老师…… Р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教师调控,组织讨论三种“见解”。①韩麦尔是一个普通的老师;②韩麦尔是一个“可怜”的老师;③韩麦尔是一个爱国的老师。Р在讨论中重点放在第③种“见解”。结合讨论,诵读韩麦尔先生的大段独白,诵读课文最后一部分,想象、描述这一精彩的特写镜头,体会其中的情感,掀起课堂教学的高潮。Р问题三:上最后一课的小弗郞士是一个怎样的学生?这个主问题,能让学生紧扣小弗郞士,思考领悟小说的情节、人物与环境之间的互相关系,从而得出如下观点。Р①、小弗郎士本来是一个贪玩、不爱学习的孩子,他总是想着逃课,去找鸟窝,去溜冰,最讨厌课本,觉得它们很讨厌,带着又那么沉重。而现在他觉得它们都是他的好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Р②、以前他觉得韩麦尔先生是个很严厉的人,现在他称韩麦尔先生为“可怜的人”,开始理解和同情韩麦尔先生,甚至敬仰先生的人格,“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Р③、对于祖国,作为小学生的小弗郎士一开始并没有失去国土的悲痛,没有爱国的意识,看到普鲁士兵在操练还觉得比学习有意思,而在最后一堂课上他懂得侵略者的意义,懂得去仇恨普鲁士的侵略者,说他们是“坏家伙”,成长为了一个懂事成熟、热爱祖国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