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叶,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在现象学方法的启发和影响下提出了现代哲学释义学的新观念。其代表性著作《真理与方法——哲学释义学的基本特征》一书在西方美学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此书的第一部分即题为“艺术经验中的真理问题”,其中指出:对艺术作品意义(真理)的把握和理解,必须建立在理解者与对象相互交融而构成的一个新“视界”的基础上。这一思想无疑对音乐美学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Р长期以来,音乐美学领域反复探讨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如何看待音乐作品的意义。传统的西方音乐美学将音乐作品的意义视为一种客观的、被严格规定了的内容。自律论者认为这种内容是“音乐之外的”,而他律论者则认为音乐的理解就是通过“一种达到某个所给定“对象”的主体行为,将音乐作品中的惟一正确的、不容误解或更改的意义客观地揭示出来。现代释义学从根本上否定了这些观念。用现代释义学的观点来看,艺术作品的意义并不是什么永恒、凝固不变的东西,它存在于每一次特定的理解活动中。伽达默尔指出:“意义从它于其中展现的境遇出发,在内容上不断规定着自身,音乐就其规定来看,就是期待着境遇的存在,并通过其所遇到的境遇才规定了自身。”因此,音乐作品的意义对于理解者来说并不是什么异在的、独立自为的客体,不是某种客体的物理属性,不能用自然科学的实证方法加以确认,人们对这种意义的把握,需要在主客体的“视界融合”中去完成。Р伽达默尔释义学美学思想的独到之处,就在于比以往任何一种学说的美学观念都更加全面而充分地肯定了人类艺术思维及审美经验中的主体性原则,尤其强调了接受主体(观赏者)对艺术作品意义所具有的重要性。由于有了接受者的参与,艺术作品的意义也无穷无尽。这就是说,理解的多样性不仅属于理解解者,而且也属于被理解物的存在。这种将理解上升到本体层次上进行考察的美学观念,在一向奉行主客体二分法而将审美活动判定为主体认识活动的西方美学思想体系中,无疑是一次重在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