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公派出国接受培训的方式遭遇瓶颈。如何科学利用教师培训资金,培养留得住、用得好的教师队伍,是摆在职业院校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Р (四)大众心理影响中国职业教育健康发展Р 在国人心中,手工匠人的地位并不高。即使承认职业教育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以实践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在中国家长的心中仍然是第二?x择。很多家长认为,无论出路如何,本科学历就是标准,社会文化中仍缺乏对手工业行业的关注与认可。如何应对这一问题不仅是教育的任务,更是全社会的任务。Р 三、中德职业教育合作新探索Р 针对两国职教合作中产生的问题,教育部国际司探索了一些新的路径。Р (一)加强沟通,答疑解惑Р 我国职业教育层次多,学校种类复杂,多数学校对外合作基础薄弱,起步晚,起点低,合作方式较为混乱。为系统把握我国职业教育对外合作情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为制定政策规划提供依据,从2011年起,国际司委托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开辟了全国职业教育对外合作与交流网(/),同步发布国家职业教育和教育对外开放最新政策,发布职教合作成功案例,统计职业教育合作数据。同时,在职教学会定期组织的职教对外合作研讨培训班上宣讲政策、介绍方法,为各级各类职教学校答疑解惑。希望借此帮助学校打开对外合作的大门,促进学校多方面交流,助力内涵发展。统计工作从中德职教合作情况统计开始,目前已拓展为对中国职业教育在全球范围内合作项目的统计。Р (二)直面问题,寻求突破Р 高职(专科)院校与德国高校难以平等开展合作,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发布,强调要发挥高等职业教育在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中的重要作用。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沟通,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建议高职(专科)院校与本地应用型本科高校进行联合培养,借应用型本科高校与德国应用型大学开展合作,达到三方互赢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