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新中国成立后的基础英语教育的发展

上传者:苏堤漫步 |  格式:doc  |  页数:5 |  大小:52KB

文档介绍
大纲中明确指出了“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的要求。2000年的初中英语教学大纲旗帜鲜明地提出“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Р”。Р 迈入21世纪的我国教育,其改革的基本方向和根本目的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之成为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的,为新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的课堂以及教学方式与以前有着很大的变化,尤其是互联X的使用。Р新课改是近年来一直讨论的问题,课改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简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已经进行了7次课程改革,这是第8次,所以称之为新课改。新课改是为了适应社会进步和教育的发展而实施的新课程改革,是课程本身及教材理念的根本性变革。Р新课改的核心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要求更新观念、转变方式、重建制度,要求教师从传授知识转变为培养能力,从“教中心”转向“学中心”。为了发展素质教育以及进行新课改,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教育部在2011年制定新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该标准对英语课程做出新的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英语课程标准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Р 自从进入21世纪,我国的基础英语教育以颁布《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2011)为标志发生了重要变化,我国高中毕业生英语水平逐年提高,但是我国的基础英语课程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材的依赖性非常高,教师强调学生对学习材料的熟记,运用所获得的语法知识以及词汇展现技能。中国基础英语课程的师资力量分布不均,在英语语言教学能力上存在着巨大差异。而且,中国在地域上存在巨大差异,农村和城市的英语教学环境和师资力量存在严重差异,东西部地区的英语教学也存在巨大差异。Р :蔺红艳:速读·上旬 2016年6期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