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应用能力上,放在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方法上,老师、学生都会更轻松。Р三、变指导为引导,学习方式从“被动生成”转向“自身生成”Р教学片段3:Р以上例题让学生理解题意后,用自己的想法解答。Р指名演板。Р生1:100×4+50×4 生2: (100+50)×4Р =400+200 =150×4Р =600(米) =600(米)Р 答:略 答:略 Р然后由解题学生当老师,回答其他学生的问题。Р生:100×4表示什么意思?Р生:50×4表示什么意思?Р生:400+200 =600什么意思?Р生:为什么是400+200,不是400-200?Р…… ……Р生1、生2:答略Р用CAI演示两人相遇的过程,进一步证实以上做法。Р老师表扬学生,命名为“×氏算法”“×氏算法”。Р在过去,重结论轻过程,老师指导多,学生尝试少;老师为主,学生为辅。结果学生越学越懒,越学越不灵活。Р我们也曾在让学生自学、尝试学习,组织探究性学习等“新”方法上做过不同程度的尝试,但很难做到像吴老师这样完全放手——将知识、能力的形成真正变为学生“自身生成”。原因何在?引导不当——过多或过少,引导不到位——当讲的没有好好讲,不用讲的又讲的太多。还有,部分老师不能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学不会、上砸了怎么办?Р吴老师抓住关键引导,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大胆放手让学生尝试解答,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思考解决,共同学习、合作解疑,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尊重了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而且做到了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Р实践证明,“教学+学习+反思”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最佳途径之一。今后,我会努力把吴老师的真知灼见,当成促进自己教学的宝贵财富,在反思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