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讲座、组织参观访问、进行信息交流活动、介绍已有的研究性学习案例等方式进行,目的在于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提供研究范围,使其进入一定的问题情境,诱发探究动机。Р (2)发现和提出问题Р 教师要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发现和提出问题,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在此过程中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学生在本阶段要提出并确定自己的研究问题或课题,在教师指导下建立研究小组,通过独立思考和相互合作,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形成研究计划。小学生只要形成一个大致的设想即可,初中生应该学会把解决问题的设想用研究方案的形式加以表达,高中生则应该学会制订出一个比较完整的具有可行性的研究方案。Р (3)探究和实践Р 在确定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以后,学生要进入具体的解决问题过程,通过动手动脑、实践体验,形成一定的观念、态度,掌握一定的方法。这个阶段也是实施、检验和修正自己原先的设想的过程。Р 本阶段,学生要在开放情境中主动探究,收集和加工处理信息,开展小组合作与各种形式的人际交往、沟通,以认真态度解决实际问题,形成凝聚了自己劳动创造的“作品”,并要把研究过程和过程中的体会、感想记录下来。教师则要针对学生的实际,进行一些方法指导和思路点拨,不失时机的发现和发扬学生的创意和其他闪光点。Р (4)表达和交流Р 在这一阶段,学生要将自己或小组经过实践、体验所取得的收获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Р炼,形成书面材料、口头报告材料或其他形式的成果。成果的表达方式要多样化,要鼓励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探究结果和真实体会,重在通过交流、研讨与别人分享学习的成果。Р (5)反思和深化Р 在表达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研究的过程进行反思和评价,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Р教训。在许多情况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了浓厚的兴趣和很高的热情,在项目结束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