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进行信息的搜集、整理和交流。如学习《长征》一文时,教师预先布置“话说长征”的专题作业,学生带着课前搜集和整理的大量信息投入到课堂中来,使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大大增加。其次是课堂中开放,提高实践能力。课堂是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主阵地。一方面,教师要大力改进课堂教学,变封闭为开放,变单调的读书、答问形式为课堂上充盈丰富多采的语文实践活动:质疑、讨论、游戏、表演、展示、欣赏、评价Р……让每个学生既动脑又动手,使语文实践活动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另一方面,教师要根据实际,创造条件,走出课堂。如教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时,我们把学生带出教室,边看边讲,边观察边体会。这样的教学比单纯在教室里口述或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要形象、生动得多。再就是课后开放,养成实践习惯。倡导课后开放,就是引导学生把课内学到的知识运用于语文实践中,让学生在活动中养成语文实践的习惯,不断巩固、提高、运用所学语文知识。Р 开放课程,拓展实践空间。《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开展综合性学习,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这充分说明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沟通是现代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因此,我们的教学就要努力创设语文与其他学科相融合的情境。如教学《开国大典》时,可让学生在中国地图上找出长江、黄河、北京、延安……促使他们复习有关地理知识;教学《桂林山水》时,可让学生拿起画笔画一画“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美丽画面,促使他们进一步感受文章中蕴含的色彩美。Р 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语文又是母语教学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顺应课改要求,积极创新,大胆实践,让语文课程切实走出教材,走出课堂,使学生凭借丰富的语文教育资源和大量的社会生活实践,在广阔的天地中学语文、用语文,从而逐渐习得语文学习规律,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作者单位:江西省南康市新世纪中英文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