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

上传者:幸福人生 |  格式:doc  |  页数:38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大学税务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2.2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理论2.2.1平衡发展理论平衡发展理论,是以哈罗德-多马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为理论基础发展起来的。其中又有两种代表性理论,分别是纳克斯的平衡发展理论和罗森斯坦—罗丹的大推进理论。其中推进理论的理论核心是外部经济效果,也就是通过对互补的两个或者几个部门同时进行投资,一方面不仅可以建立一个互为需求的市场,并且很好的解决了因市场需求量不足而阻碍区域经济发展的问题;另一方面还可以降低相关的生产成本,增加其利润,从而提高储蓄率,进一步扩大再投资,最终消除供给不足的经济发展瓶颈。平衡发展理论的初衷是为了促进区域产业经济协调发展和缩小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但是在一般条件下,普通的区域尝尝不具备经济平衡发展的条件,相对落后的区域更不可能拥有能推动所有产业同时发展的雄厚资金,如果只把少量的资金分散的投放到所有产业中去,则区域内投资优势产业的利润率就得不到丝毫的保证,不仅不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而且其他产业也都不可能发展起来。尽管相对发达区域也由于其所处的区位优势以及拥有的资源、技术水平、劳动力、产业基础等经济发展条件不同,投资不同的产业就会产生不同的收益率,因而还是要以保证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的投资为前提,而不可能兼顾到各个产业的投资。所以平衡发展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缺乏可操作性。2.2.2不平衡发展理论不平衡发展理论,是以赫希曼为代表提出来的。他认为,经济增长过程是不平衡的。这个理论强调的是经济部门或产业的不平衡发展,并且强调资源优化配置效应和关联效应。他认为发展中国家应该集中仅仅有限的资源和有限的资本,优先发展比较少的“主导部门”,特别是那些“直接生产性活动”的部门。不平衡增长理论的最主要的核心就是关联效应原理。关联效应就是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客观存在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并且可以用该产业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来度量。因此,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