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云雾降水物理学讲义

上传者:塑料瓶子 |  格式:doc  |  页数:5 |  大小:144KB

文档介绍
云进行了AgI催化试验,分析了不同时间、不同部位、不同剂量的催化方法所得到的防雹效果。Р结果表明:催化时间一般以云中冰雹形成前1~3分钟效果最好,冰雹形成初期(1—3分钟内)作业次之,冰雹长大后作业效果最差。为了适应“三七”高炮的发射高度,进行了3—6公里不同高度的催化试验,结果是:催化高度高(5—6公里),防雹效果好。试验了50克、100克、200克和300克AgI的剂量,剂量愈大,效果愈好。模拟得到的优化作业方法,对人工防雹具有指导意义。但人工防雹的实际是千变万化,十分复杂,时间和空间上不尽相同,而且冰雹云类型和结构不同,作业方法也很不同。所以要针对具体冰雹云,通过数值模拟选取优化作业方法。这就是说,要在人工防雹现场进行数值模拟,并且与现场的观测和高效的作业结合起来。人工防雹的科学发展,应该朝这个方向走。Р在现场进行数值模拟的条件已经具备。模拟必要的初始条件,如气象场、探空等资料,人工影响天气指挥部门都已具备,本站若无探空,也可利用附近探空站资料;现在微机发展很快,计算条件已不成问题;许多指挥部门已有气象雷达,有的还有卫星云图接收设备,这些现场观测资料,可供模拟验证之用。Р根据我们在河南唐河的现场模拟实践,大体步骤是:根据07时探空资料,模拟计算有无冰雹云产生的可能,一旦模拟出冰雹云,就进行催化试验,对作业时间、作业部位和高度及AgI剂量进行优选,求得最佳作业方案;雷达密切监测,将模拟计算冰雹云的发展情况与雷达实测冰雹云结构进行比较,使模拟云接近实测云;再对模拟云催化,确认最佳作业方案,进行实际指挥作业。实现这套方法有很大难度,要经过多年的努力,长期的试验和实践,不断地改进和完善。Р如果进行了防雹作业,还可以根据作业的实际情况,如炮击时间、方位、仰角、用弹量等,进行防雹作业效果的数值模拟。只要将模式预测结果和实际作业后降雹情况进行对比,就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防雹的效果。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