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浅谈曲剧打击乐及演奏员的专业综合素质论文

上传者:徐小白 |  格式:doc  |  页数:3 |  大小:50KB

文档介绍
的非具体存在的第六感官,亦在欣赏音乐时,就具体转化为一种“内在的旋律感”。Р其二,细腻性。从某种意义上说,音乐是各门艺术中在对象描写和表现手法等方面最为细腻的艺术。尽管戏曲音乐叙事和表达哲理概念方面是笨拙的,但在抒发人类丰富而又微妙的情感方面却是其他艺术难以匹配的。Р“音乐能说出非语言文字所能表达的东西,即最隐秘难传的心灵状态”。孔夫子当年在齐国听了《音韶》乐之后竟然“三月不知肉味”,可见其乐感之精细。Р其三,强度或力度。一个人如果具有良好的、训练有素的乐感,那么他在欣赏过程中可以对来自乐曲的美感信息和刺激起到“自我强化作用”,无意中便提高了乐曲对人心灵的冲击力度。Р其四,深度。由于人们的文化心理、艺术功底、理论修养、知识结构、受教育程度、艺术实践经验、直觉能力、职业习惯、理性思辨能力、专业水平、先天遗传或音乐天赋等方面的差异,也会造成他们在乐感的深度上存在差异。导致乐感深度差异的另一个特别重要的原因还来自于人格层次与生活阅历以及性格气质修养。乐感的深度,一是侧重于音乐作品内容;二是对音乐作品理性思辨深度。Р其五,广度。乐感的广度主要指两个方面而言。首先是音乐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方面。当我们感受到一首乐曲在作品技法、表现手段方面精巧的同时,也必然能够感受到作曲家通过这些作曲技法要告诉我们的表现内容。另外,我们不能孤立地扎进作曲技法上脱离内容去做“纯粹形式”上的分析。其次,乐感的广度还表现在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它对各种艺术风格、流派、题材、体裁、各种主义的音乐作品都产生良好而准确的乐感。有的人由于受专业限制,在音乐审美中往往属于一隅,无形中导致自己乐感的狭隘化、单一化。比如,从事民族音乐专业者,可能对民族的、古典的、传统风格的作品有良好的乐感,而对西洋的、现代派的音乐作品乐感较差。因此,一个人乐感的广度,又是与其艺术观念的更新拓展程度,与审美心理结构是封闭还是开放都有着直接的关系。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