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印象。班亚教授强调, 对于教师而言, 不能单纯地为了音乐而教授音乐, 而要让学生成为一位好人。言外之意, 即教书的本质是为了育人。同时, 他还认为音乐教学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要培养人的价值观以及审美观, 这既与亚里士多德关于“好的音乐造就好人, 坏的音乐造就坏人”的西方传统观念遥相呼应, 在强调音乐的道德教化价值上如出一辙, 也与中国国家层面和教育界正在强调的“立德树人”, 推崇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班亚教授在音乐教学中, 极其重视对学生道德观的培养, 并认为学生只有拥有好的品德, 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才能具有审美思维, 才能使学生形成高尚的情操;同时, 反观当下大部分流行音乐不能启迪心智的现状, 因而强调好的音乐要使人们远离人性的贪婪和自私等。这种伦理道德和审美思维的“协同论”, 正是中国人传统意义上的内外兼修、以德为先的一贯思维。Р中国音乐教育的未来, 应当首先回溯传统、珍视传统、唤醒传统, 这才是创新和跨越式发展的源头活水, 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中立足本土, 在一个求新求变的时代中坚守传统、不忘初心, 才能方得始终!音乐不同于其他学科, 音乐教育除了追求本体价值之外, 更需要触碰心灵, 并由内而外地折射出音乐与世间万物的广义联系, 进而明白大道理, 收获大智慧, 并实现道德、审美层面的价值诉求。在一个文化多元的时代, 既要避免全球化带来的同质化, 也要在尊重多样性的基础上, 根植于传统。在不同文化的交互和交往中, 同则相互交融, 异则和而不同。因此, 坚守传统、内外兼修, 才是应有之意。在具体音乐教学方法的求索中, 并非是要抛弃音乐教育中的法则之法, 而是要扬弃外在和机械的方法之法, 关注学生真正意义上内心所收获的教育和教化, 着眼于学生学习时的主观意愿和选择, 提升学生学习音乐时质朴但又直指人心的体验, 这便是未来中国音乐教育所应探讨的问题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