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良师益友,在书中我学习着知识,汲取着营养。读书的同时,我也会把自己工作中的一些经验心得写下来,看着自己的文字变为铅字的那一刻,我知道自己在教科研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步。Р2012年,我撰写的教学案例《蜗牛与黄鹂鸟》在莱阳市教学案例评选中荣获一等奖。同年,我撰写的论文《让音乐回归自然回归生活》莱阳市中小学艺术教育论文,教案活动一等奖,及烟台市中小学艺术教育论文,教案活动三等奖。2013年1月,我撰写的《读书伴我茁壮成长》莱阳市读书征文大赛三等奖,同年我撰写的《“爱”教师工作中永恒的主题》在莱阳市“十百千万工程”的与优秀论文评选中荣获三等奖。Р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一位有3 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上得非常出色。听课的教师们本来打算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写点记录,以便课后提些意见,可是他们听得入了迷,竟连做记录也忘记了。他们坐在那里,屏息静气地听,完全被讲课吸引住了,就像自己也变成了学生一样。课后,听课的一位教师对这位历史教师说:“我想请教您,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那位历史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l5分钟。”Р 这位老师的回答,使人窥见了教育技巧的一些奥秘。一节课用一辈子来准备,他说的就是积累:文化的积累、知识的积累、思想的积累、技巧的积累。只有这样,才能上出一堂好课。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篇课文叫《老师领进门》,其中的刘老师给学生讲了一千多则故事,如果这位老师没有深厚的文化积淀,能讲得出一千多个故事来吗?Р 在书海的遨游中,我的眼前好像打开了一扇大门,我热爱并痴迷上了教师工作,随时准备着拉开那一道绚丽的帷幕,现在的我真实地领略到了教学之美,备课变得容易了,课讲得生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变得浓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