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幼儿园小班活动区游戏优秀教学案例:《娃娃家》

上传者:非学无以广才 |  格式:doc  |  页数:6 |  大小:3277KB

文档介绍
有的说:“我以前吃太上火的零食,喉咙难受了,然后爸爸妈妈就带去医院打吊针就好了,医生说不能吃太多零食,要多喝水的。”还有的小朋友补充说:“我看医生用体温表都还要甩一甩呢。”子陵还补充说:“大夫还得穿白大褂,戴白帽子呢!”幼儿你一言我一语说出了对医院的认识。联系到“娃娃家”里有时也会出现Р孩子生病、或吃了不干净的东西也需要到医院看病这一情况,我和小朋友们决定在“娃娃家”附近开设一家医院。就这样,在幼儿的共同努力下,“医院”诞生了。Р调整Р推进Р相关经验的丰富下,使幼儿在角色扮演中玩得更加有趣味了。从这个活动的生成及深入,我认识到,教师要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将相关的目标一一挖掘出来,并从中筛选出最适合幼儿年龄的发展目标,以有效地指导游戏的发展。从游戏中三名幼儿的表现可以看出,他们游戏的内容已经随着情节的丰富而产生了新的需求。这时,就需要教师抓住幼儿兴趣这一教育的生长点,来扩展幼儿的经验。我作为孩子的玩伴和孩子们共同游戏,很快发现他们新的兴趣需求“我家的客人生病了”,孩子们在游戏中真实地、创造性地反映了现实生活。“医院”的引出也就成为必然。作为孩子发展的引导者、支持者,我们应敏锐地抓住这一教育生长点,通过一系列活动调动,孩子对“医院”、“医生”已有认识,扩展经验,使孩子们在感兴趣的“医院”游戏中初步了解了社会中医院的功能、医生的职责及其与病人之间的关系。这种将社会性教育适时地融入孩子的兴趣和需求的做法是值得提倡的。Р Р Р结束语Р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游戏是幼儿通往真实世界的桥梁,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游戏来改变幼儿的状态。在指导游戏过程中,老师更应以平行介入的方式去启发、引导,以角色的身份向幼儿提出一些启发性问题、劝告或者建议,从而帮助幼儿丰富游戏情节,明确角色行为,培养幼儿的角色意识。从而达到在角色区都能一起分享孩子的游戏。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