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特征及颜色也有了新的认识,并能描绘出具有舟山渔民画特色的贝壳及各种有关场景。Р2. 丰富了幼儿创作的内容,激发了幼儿画渔民画的兴趣。小班幼儿从小生活在海边,她们跟着长辈们沙滩拾贝、海边玩贝,餐桌上吃着各种贝壳,家里挂着大大小小贝壳的工艺品,这些都为我们的孩子提供了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提供了素材。幼儿的创作能力得到激发,绘画兴趣不断加深。Р3. 提高了幼儿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在认识贝壳的主题活动中,幼儿对贝壳的观察细致入微,海螺的螺纹、扇贝的颜色。如在区分杂色蛤、青蛤和沙蛤时,幼儿观察到青蛤的花纹是一圈一圈的,在教师启发下,知道了这是它的生长线。幼儿观察到杂色蛤颜色与泥的颜色很近,学会了原来杂色蛤也有保护色等。这些现象的发现使幼儿变得更加细心,更加善于观察,探索问题一个接着一个,满足了小班年龄段好奇心强的年龄特征。Р4.增进了幼儿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在实施课题的过程中,我们组织了许多拓展性的实践活动。如实地写生、海边拾贝、菜场观贝等。既让幼儿认识了各种贝壳的特征,又有效地促进了幼儿渔民画的生活经验,同时,幼儿也在走走看看中,了解到家乡的特别,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Р(二)教师发展的变化Р1.教师贝壳专业知识与技能增长。在主题活动开展过程前,教师翻阅资料、咨询有经验的渔民,学习贝壳的相关知识,特别是对贝壳的种类和生长环境等做了全面的了解,教师的相关知识也获得了增长。Р2. 课程设计与开发技能的形成。教师作为课题的实施者,不断的发现问题、反复调整,边学习,边研究,边实施,初步形成了贝壳主题活动的课程体系,对以后“舟山渔民画”相关主题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Р3.逐步树立反思意识。课程为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需要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教师对自己编的教材进行反思,对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进行批判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反思,研究教学过程。教师们聚在一起,交流自己体会,边学习边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