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急性咳嗽病中医临床路径门诊表单及临床路径总结分析评估

上传者:读书之乐 |  格式:doc  |  页数:8 |  大小:56KB

文档介绍
门急诊)Р分析及改进措施Р急性咳嗽病临床路径分析及疗效评价Р2012年3—12月份共纳入急性咳嗽病临床路径就诊病人56例。全部病人均采用中医药、退热治疗、针灸、刮痧、火罐、擦浴、头针等治疗。中药包括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及医院自治制剂消炎止咳合剂或静脉使用中药注射剂;中医特色疗法主要采用手法为泻法的针刺、取大椎穴刮痧,还包括根据患者病情需要使用拔罐、耳针、雾化吸入等方法。治愈55例,治愈率98.2 %。辨证分型:本组病人辨证分型正确为54例,有2例辨证分型不正确,准确率为96.4%。有50例服用中药汤剂,服用中药率为89.3%。Р急性咳嗽病临床路径改进措施建议Р1、急性咳嗽的特点是发病急,传变快,变化多。临证之时,辨表里、辨寒热,是确立治法的关键;辨寒热、审病性,以定祛寒清热之分寸,以确定是补是泻,是扶正还是祛邪。Р2、注意观察舌苔的变化。凡舌苔薄而润的,其病尚轻。若外白、中黄或灰白厚腻而垢者,其病重,治之较难。也有初见舌苔厚腻。古人论舌苔,白主寒、黄主热、黑为热极不可一概而论,应该结合舌质颜色及苔面润燥来定。Р3、外邪入侵必须给邪以出路,不可闭门逐寇。分清寒热甚为重要,过寒则伤胃气,过温则易伤津耗气,常用药有芦根、竹叶、荷梗之类,既不伤津又可清热。Р4、外感轻证,或初起偏寒偏热俱不明显,仅稍有恶风、微热、头胀、鼻塞者,可予辛凉轻剂,疏风解表,药用桑叶、薄荷、防风、荆芥等微辛轻清透邪。咽痒咳嗽者,酌配钩藤、前胡、牛蒡子、贝母、橘红、桔梗、甘草等清宣肺气。Р5、急性咳嗽不宜过早用芩、连、栀子、生石膏等寒凉药物,以免引邪入里。但栀子配伍淡豆豉,生石膏配伍薄荷、桑叶,黄芩配伍荆芥,既能解表又清里热,互相为用,效果益彰。Р6、注重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原则,丰富治疗手段,除了口服中药、中成药及静滴中药注射剂、针灸、刮痧、药物擦浴等,还可增加耳穴等治疗手段,开拓中医药治疗的新前景。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