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盲点,科学讲评启发Р 如果说文字评价尊重的是学生的个性差异,那么,对于学生写作中反映出的较为普遍的思想误区、心灵盲区,语文教师首先应意识到立德树人的教育是作文教学中的一种最重要的价值取向,点评时需有针对性地点拨引导,启发学生的心智,提升学生观察社会、思考问题的思辨性。作文教学其实就是一种人文式的精神关怀,是一场灵魂的洗礼,如加以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的情感和思想自然会延伸到更为广阔深远的空间。Р 因此,教师应真正成为学生情感精神的唤起者,对于学生的作文应该真正用心用情,站在学生的视角去审视他们的作文。如笔者在磨课试上《寻一个物传情》后发现该班部分学生的一稿,思维并未完全打开,依旧拘泥于父母雨中送的伞、寒冷天送的棉袄,情感也大多流于程序式的表白:“鼻子一酸,眼泪夺眶而出,深深地感受到父母对我的关爱”。针对学生这样的问题,我在讲评作文时,以自身体验为出发点,问学生:“老师也想通过物来写我的外婆,我想到了三个物,同学们帮我参谋下,觉得哪个物最合适:小时候雨天送的伞、过年为我买的漂亮新衣、到庙里为我求的平安符?”这个问题一出,学生的兴趣马上被激发起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我献计献策,在互动交流中碰撞出精神的火花,学生自然而然地感悟到只有亲身体验过、真正触动内心的,才能写出让人“怦然心动”的佳作。于是我抓住这个契机,重新让学生回去写升格作文,发现学生渐渐找到了物和情的共鸣点,书写出“人人心中有,个个心中无”的真情实感来。Р Р 作文教学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让学生不断观察、感受、思考生活的立德树人过程,让学生行走在且行且思的写作之路上,发现平凡点滴下的真善,欣赏一颦一笑间的唯美,怀著赤子之心的纯粹,打造美好的作文精神家园。Р 参考文献: Р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1. Р (作者单位: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江口街道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