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发展为主题的“绿色生活”科普挂图2000余套下发全省市县和乡镇后,2011年又编制“共绘生态浙江蓝图共享生态文明成果”科普挂图25000套赠送全省各地。四是在有条件的区域设立分馆。如在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设立的浙江自然博物馆分馆,有效地强化了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保护宣传教育功能。五是发挥省级馆作用,指导帮助市县博物馆拓展自然类陈展。几年来先后为数十家市县博物馆、自然保护区提供指导,帮助制作或复制展品,培训讲解员,参与展示方案设计和制作等。如今以自然类陈展和环保宣传为阵地的生态文明教育网络在浙江各地已初步形成,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肯定。Р 三、深化自然史博物馆对未成年人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思考Р 1. 拓展收藏和研究功能,为生态文明教育活动提供支撑Р 教育作为博物馆的一项功能,是在收藏、研究和展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就博物馆的收藏、研究和展示教育三大功能而言,收藏和研究在博物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博物馆的立馆之本。没有收藏,缺少物的基础,研究和教育就无从谈起;研究为教育服务,没有研究,教育就缺乏理论依据。自然史博物馆的收藏和研究是开展科普教育、环保教育和生态文明教育的源泉。通过收藏不仅可直观展示生物多样性,还可展示物种与物种之间各层次的联系;通过研究人员与教育展览设计的结合,可以提高展教活动的可信度和可达性。虽然国内博物馆已日渐意识到收藏和研究对展示教育的支撑作用,但对公众理解博物馆收藏与研究的认识却明显不足,对公众的开放度不够。作为自然史博物馆,应满足观众对科学真实性的探讨,关心他们探索科学的诉求,承担起民众参与研究的任务,为观众营造一种参与博物馆科学研究的氛围,使博物馆成为科学家与普通民众互动交流的平台,并为观众尤其是未成年人提供拓展深入的机会,利用博物馆的平台培养、引导、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2. 不断丰富教育活动的内涵,提升生态文明教育质量和效果